你是控制星父母吗?
宝子们,我是糖糖!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很多家长自己都没察觉的问题——
“控制型父母”。
听完这期分享,您可能会手心冒汗,甚至觉得我在您家装了摄像头。别慌,糖糖带您看清真相、找到解法!
一、什么是控制型父母?先看看这几个“雷区”
你以为是为他好,其实正在绑架他的人生:
-
“写作业必须按我的步骤来!”
孩子解数学题用新方法,你强行要求按你的老方法写。 -
“这朋友成绩差,别和他玩!”
偷偷翻孩子手机通讯录,禁止孩子和“看不顺眼”的同学来往。 -
“必须考前三,周末我给你排了6个补习班!”
精确到分钟的日程表,孩子像个机器人一样执行。 -
“大学必须读计算机!当老师有什么出息?”
用自己的人生经验“锁死”孩子的未来选择。
控制型父母的核心特征:
用爱之名,剥夺孩子的选择权。把“听话”当教育目标,把“反抗”当叛逆。
二、自查清单:这些话说出口,你就是控制型父母!
宝子们对号入座(轻声):
✅ “听我的!你懂什么?”(否定孩子判断力)
✅ “你再这样,妈妈就不爱你了!”(情感勒索)
✅ “不许顶嘴!我说不行就不行!”(拒绝沟通)
✅ “妈妈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!”(权威压制)
✅ “钢琴必须考到十级!我都花了这么多钱了!”(把付出当筹码)
中一条就要警惕,中三条以上…
您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可能已经亮红灯了!
三、控制欲就像裹脚布,束缚的是孩子的一生
被控制长大的孩子,往往活成这三种模样:
-
提线木偶型:
“妈,这道题选A还是B?”
“爸,考研还是考公?”
——18岁的身体,3岁的判断力,遇事就缩回父母身后。 -
定时炸弹型:
表面乖顺,背地逃学、沉迷游戏、自残…
——被压抑的情绪,终会通过极端方式爆发。 -
空心人型:
“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。”
“做什么都没意思。”
——失去内在动力的孩子,就像找不到汽油的车。
糖糖锐评:
控制不是爱,是家长对自身焦虑的转嫁。
你剪断了孩子的翅膀,却抱怨他不会飞翔!
四、4把“钥匙”,解开控制欲的枷锁
第一把钥匙:从“指挥官”变成“观察员”
❌ 以前:“数学作业必须21点前写完!”
✅ 现在:“这周你想自己安排作业时间吗?需要帮助随时喊我。”(连续观察3天,忍住不插手)
——给孩子试错的空间,他才能长出责任感。
第二把钥匙:把“你必须”换成“你可以选”
❌ 以前:“必须穿这件羽绒服!今天降温!”
✅ 现在:“今天最低3度,这儿有薄外套、毛衣和羽绒服,你根据体感选?”
——给选择题,别给判断题。哪怕他冻得哆嗦一次,也比永远不懂保暖强。
第三把钥匙:定期开“家庭听证会”
-
每周固定1小时全家围坐:
✔️ 孩子先说:“这周我特别想自己做主的一件事是…”
✔️ 家长发言:“这周妈妈没忍住插手了XX事,下次我会…”
——平等对话比强势压制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力。
第四把钥匙:给自己建个“缓冲带”
-
每次想控制时,心里默数10秒再说话。
-
把想说的命令句写在纸上,撕碎扔进“情绪垃圾桶”。
-
每天默念糖糖送的戒吼口诀:
“失控不如自控,闭嘴胜过唠叨!”
五、糖糖掏心窝:父母的修行,从放下控制开始
很多宝子会问:放手了孩子走偏了怎么办?
记住两句话:
-
孩子不是你的作品,是独立的“体验派玩家”。
允许他踩坑,就像允许他小时候学走路会摔跤。 -
教育的终点不是“听话”,是“学会对自己负责”。
——你今天敢让他选错一件衣服,明天他才敢选对自己的人生。
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
从今天开始,每天给孩子多1%的选择权:
选晚餐的菜、选周末的安排、选错一道题…
你会发现,松绑后的亲子关系,才是孩子成长的沃土。
我是糖糖,一个陪宝子们戒吼戒躁的家庭教育摆渡人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冀小安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