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过度共情:对孩子的伤害

作者:龙哥 发表于:2025-05-07


冀小安之家有中学生

警惕过度共情:

如何避免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

宝子们早上好,今天是五一长假后的第一天,我们今天继续关注高中生。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——高中家长过度共情的问题。

很多家长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:孩子明明很努力,但一遇到学业挫折就情绪低落,甚至开始逃避学习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,让他们在高中阶段健康、自信地成长。

一、稳住情绪,做孩子的定海神针

作为家长,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,但现实往往充满挑战。当孩子因为成绩波动、竞争压力而焦虑时,我们很容易陷入“情绪共情陷阱”:孩子紧张,我们也跟着紧张;孩子沮丧,我们比他还难受。

但糖糖要提醒大家:过度共情反而会放大孩子的负面情绪! 试想,如果家长像“情绪放大镜”一样,将孩子的焦虑无限扩大,家庭氛围只会越来越沉重。孩子需要的不是同频的情绪共振,而是一个稳定的情绪港湾。

建议家长这样做:

1. 保持理性,不被情绪裹挟

当孩子抱怨压力大时,我们可以先深呼吸,冷静回应:“妈妈理解你的感受,但相信你能慢慢调整。”

2. 关注自身情绪,做好榜样

家长的情绪稳定是家庭最好的定心丸。我们可以用运动、读书等方式调节情绪,给孩子树立积极应对压力的榜样。

二、看见成长,用智慧共情化解焦虑

很多孩子“摆烂”的背后,是深深的恐惧:害怕失败证明自己不够优秀。此时,家长的共情需要智慧。


错误示范:

● “别难过,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就行!”(看似安慰,实则否定孩子的感受)

● “你看别人家孩子多优秀,你要加油啊!”(比较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)

正确做法:

1. 认可努力,淡化结果

当孩子考试失利时,我们可以说:“妈妈看到你每天学习到深夜,这种坚持本身就值得骄傲。成绩只是暂时的,我们一起分析原因,下次肯定能进步!”

2. 用成长型思维引导孩子

告诉孩子:“暂时的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就像学骑车总会摔倒一样。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失败中学习。”

3. 接纳不完美,给孩子安全感

无论孩子表现如何,都要坚定地表达爱:“在妈妈心里,你永远是最棒的!我们爱你,不是因为成绩,而是因为你是你。”

三、挖掘闪光点,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

当孩子陷入自我怀疑时,家长需要成为“闪光点挖掘机”,帮助孩子重拾自信。

具体方法:

1. 制作“成功档案”,回顾高光时刻

和孩子一起整理过去的奖状、优秀作业,用照片或文字记录下来。当孩子状态低迷时,翻开这些回忆,提醒他:“看,你曾经这么优秀,现在只是暂时遇到挑战而已。”

2. 聚焦小进步,及时鼓励

比如孩子某次作业完成得认真,或者主动复习了薄弱科目,都要抓住机会表扬:“今天看到你主动整理错题本,妈妈特别欣慰!这种自律的态度,比成绩更珍贵。”

3. 赋予孩子成长的责任感

和孩子平等对话:“学习是你的人生课题,妈妈会一直支持你,但路要你自己走。无论结果如何,你都是最勇敢的自己。”

经历分享

曾经有位家长向我求助:女儿高三成绩下滑,沉迷手机,甚至自暴自弃。我建议她先调整自己的心态,不再每天盯着成绩,而是每天和孩子分享工作中的小趣事,周末陪孩子散步减压。


同时,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了“成长时间轴”,记录初中到高中每个阶段的进步。渐渐地,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,高考时超常发挥,提升了

140分!

这个案例告诉我们:家长的放手与信任,往往能激发孩子更大的潜能。

糖糖想对家长们说:

过度共情不是爱,而是将我们的焦虑传递给孩子。真正的支持,是给孩子空间,允许他跌倒,也相信他有站起来的力量。当我们学会用智慧的方式共情,用爱陪伴成长,孩子终将在风雨中练就坚韧的翅膀。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如果宝子们有任何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糖糖会尽力为大家解答!咱们下期再见,祝每个家庭都能收获温暖与成长!

警惕过度共情:对孩子的伤害

打赏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冀小安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请发表您的评论